連續幾天鬧鐘還沒響,我就醒了,昨晚寫文章寫到頗晚,今天總算難得睡到鬧鐘響。吃過早餐,睡了一下回籠覺,辦完雜事後,正準備要開始把沒寫完的部分補完,老弟突然問要不要去IKEA,順便全家在IKEA吃午餐,先前想買的XX (差點把謎題答案說出來了)因為運費遲遲沒下手,這次全家開車過去,可以自己載回家了。吃過午餐,逛到二樓,第一次在IKEA推大型推車,在大推車上放上大大的紙箱,也是第一次在IKEA刷卡刷破萬(我先代墊我弟買的部分)。回到家把大紙箱放進房間,大家猜猜看是什麼呢?

IMG_0563.JPG

  準備開始組裝了,拆開紙箱,全部的零件都在裡面,這樣能猜出來了嗎?還是越看越糊塗呢?

IMG_0565.JPG

  整體來說並不難裝,大概花了30分鐘組裝完畢。該是揭曉答案的時候了,答案是Lifehacker所辦的公開投票調查近5000名網友所選出最棒辦公椅第二名:IKEA Markus。這椅子我在IKEA已試坐過好幾次,整體感覺很舒服,特別是累了,只要往後一躺,頭就很舒服地靠在椅背上,都懷疑自己會不會哪天醒來發現自己在椅子上睡著了。以不到6,000元來說,跟很多破萬的有名辦公椅相比,我覺得很划算,所以想買很久了,這次終於擺進自己的房間了...(寫此文的同時正坐在Markus上,快睡著了)

IMG_0566.JPG

  後記:不知道真的辦公室是否也能有同樣的椅子呢?<-許願模式發動中XD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 無緣的學弟:

  你來參加面試的當天,我不知道是否要出手幫你說點好話,就算不是好話也可能幫你補充點什麼?但自從我唸博班開始,不敢說每年,可是大二的OOP實習課幾乎都有我擔任其中一名助教,18週的課程,由兩名助教和老師輪流指導你們程式開發的進行,我至少會唸過每位學生的名字六次(有時候老師花比較多時間在某幾組時,還要幫忙多看幾組),但你的臉我沒印象外,你的名字我也沒印象,你面試當天對我也完全沒印象,兩個可能是:(1) 你修OOP實習時,是我罕見沒擔任該課助教的那一年,也沒修過我擔任助教的視窗程式設計課,或(2) 你們對於助教每組投入十幾分鐘的指導完全沒有意見、想法或是只是想交差了事。所以,我即使想說些什麼?也沒東西可說。

  今天下午開完refinement meeting後跟產品經理聊到你的事,我當時腦中浮現先前寫在一篇文章的一句話:確實有些學校沒做好把關,讓不適合的人頂著本科生的學歷畢業。以你的表現,我也有點懷疑我這句話是否說得太過?以資工系來說大學的最低畢業門檻又該是什麼?懂些電腦科學的知識,若出社會後不擔任程式工程師,那你習得的知識應該算是不少的;會寫程式?或許,你在別的軟體公司能夠謀得一職,寫些程式,那你可能低空飛過這門檻;如果門檻是寫好程式或是對寫程式有熱誠,那你都是在門檻之下的。就這一點,我認為你很可惜,在我進入北科資工的幾年間,我發現系上老師教學內容相當紮實,還有辛苦的助教認真協助,但沒有啟發你對軟體設計的熱誠和深度,浪費了你在北科資工的日子。

  這麼說有點將自己當助教的責任撇清,但我和老師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用心設計每一份作業,希望讓學生透過大量的作業磨練耐心,精進技術,還有啟發興趣,我想這是我們所能做的,雖然分數能夠篩選掉一些學生,但對於邊緣上下的學生,有時候會猶豫再三,有時候擔心當掉你們會讓你們對寫程式失去信心或興趣。可是,程式工程師是一個很殘酷的職業,每年總有一堆新技術、新語言或新平台要接觸,即使是我,下班的閒暇時間,也是在看新玩意和玩新技術,就跟看動漫一樣,這已經是我的一個興趣。學校能教的是內功心法(這些內功心法,可是很多人要花錢去上Teddy學長開的課才能學到的,沒在唸大學時學好實在太可惜了),讓你能較快地學會這些新玩意,但如果沒有熱誠,連碰都不想碰,那是不可能學會新東西的,況且你的內功心法尚不純熟,更應該投入在學習上。但你面試的那天,我完全感受不到你有這樣的熱誠或興趣,所以我認為你無法適應目前公司的環境,也是最先投否決票的。

  身為學長或許有點殘忍,但如果你還有印象,面試當天,我唯一幫你的一題是問你單元測試的經驗,因為我知道OOP這門必修課是有要求要寫單元測試的,老師也一定在課堂上說過為什麼要寫單元測試,可是你的回答讓我懷疑你是不是翹太多課了?連為何要寫單元測試都回答不出來。除了幫你,問這問題也是因為我們很重視這些基本的東西,我們有上千個單元測試案例,有很高的測試涵蓋率,這些都是為了讓產品的品質變好,發現了嗎?如果你有聽過課,這應該和當初老師上課時說的一樣。我不清楚你其他應徵的情況,都不是很理想也別難過,如果你真的想當程式工程師,也許你該想想過去在大學時,你那些課沒修好,重新把那些課的內容拿出來看一看,把過去教的內功心法再練一練。

想幫忙卻無力的學長



  老實說,我有點猶豫該不該寫這封類似公開信的文章,畢竟這不算是值得宣傳的好消息。最近,我還寫信問老師怎麼促成大學部的學生到公司來實習,因為我們再怎麼樣設計作業,都不是真實案例,希望透過實習讓學生知道,系上教的內功心法是真的有用的,為此,當時還有跟老師討論過,就業後發現真的好環境才推薦給學生,如果去了不重視軟體工程的公司實習,反而帶來反效果。我想我就業到現在,能幫的忙我都盡可能幫忙,至於學生的畢業門檻,恐怕只能讓系上的老師們去決定了。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Apr 10 Thu 2014 21:48
  • 大戲

  歷時多日的一場大戲終於(暫時?)落幕,當初因為不信任議會被執政黨把持多數立委的代議制度,於是佔領議會(時至今日,我依舊認為佔領議會超出我的底線,不過我認同公民運動的發動),沒想到落幕時,還是把議會交還給當初不被信任的立委。這場戲說是喜劇好像也不是,雙方都沒有皆大歡喜的結局,甚至還有令人感嘆的流血衝突事件;說是悲劇也不像,因為這次的運動確實帶給台灣在未來公民運動許多正面的啟發,是過去公民運動所沒有的。所以就當成是2014年的一場民主大戲?

  我想就先說啟發吧!首先,這次的公民運動可以說是高科技公民運動的先鋒,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美軍以高科技軍事武力震驚全球,我想這次公民運動也帶來許多衝擊:原來當媒體立場鮮明,甚至會扭曲報導時,公民運動是可以透過高科技力量開創出一個宣傳管道。其次,這次的公民運動引起許多原先不關心政治的人開始關心政治,也是我見過最多教授(連自己的指導教授都在上面XD)參與聯署的一次,也希望這關注能持續到後面的各式議題;再者,公民憲政會議(關於這點,我還有其他建議在後),開啟一種正面的討論機制,針對特定議題定期舉辨對於共識的取得我認為是有幫助的。

  再來說美中不足的吧!第一,很可惜,沒看到有立委在這一波運動中被罷免或是通過聯署門檻,本來以為這麼多人願意走上街頭,應該能超過不少立委的聯署門檻才對,總之,持續觀察中;第二,命名很重要,在觀察了實際的『公民憲政會議』運作情形後,剛提到過,我認為是好的,不過這名稱在一開始讓我有所誤解,身為programmer,時時刻刻都在與變數命名奮鬥,也許憲政議題論壇是個不錯的名字?第三,就我所知,幾位領袖(or 主導者)的言論有時雖激動但還算ok,但Facebook上的貼文或發言,除了相互不認同和冷嘲熱諷外,有時已經到激化對立的程度,我認為無助於取得對抗對岸的共識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是『民意』?幾乎所有民主國家在制度設計上就是希望能讓民意發聲,但近幾年國際間的執政者,當選當下是獲得民意的最高峰,之後都是走下坡。目前台灣的制度確實有些問題,我認為內閣制較合適,但真的只要實施內閣制就沒問題了?以目前立院的生態,多數黨組閣後今天的問題就不會發生?我認為未必。只要列寧式政黨依舊存在,真實的聲音就無法透過代議的方式傳達,只要民眾對政治冷漠,傳達出來的聲音恐怕都是激動的那一方(還好,我想台灣應該不會上演像泰國黃衫軍對紅衫軍的情況)。但走上街頭就一定是真實的民意?剛剛雖然說很可惜沒看到有立委被罷免,但這是否也呈現出罷免聲音的另外一個面向?還是說只是呈現出民眾對政治的冷漠?

  因過去的時空背景,產生代議制度並延續至今,為了維持一定的穩定度,避免過度選舉的社會成本浪費,代議士都有一定的任期保障,但現在的議題不只繁雜,民意的變化速度更快,除了每一半任期重選一半議員(即假設任期4年,有一半的議員是在n年選出,另一半的議員在n+2年選出,n+4年再次選出新一批議員取代n年選出的議員)這種高成本的更新民意方式外,也許需要其他更新民意的方式。罷免或是公投都是更新民意的方法,有不少人認為門檻很高,門檻可以討論,但社會成本高。在高度科技發展後的現在,代議制度也許可以再次進化,任何議題都能透過科技充分表達出多元意見(一個議題不見得只有正反意見),藉由科技反映出民意,讓代議士正視民意。去年在前公司的Tech Day首次聽過#g0v這樣的組織,成員自發性願意奉獻自身在資訊領域的所學為國家做很多事,這次公民運動中類似組織的成果都很豐碩,期待在全民的推動下讓代議制度能夠再進化。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明連假因為要掃墓沒安排什麼活動,所以4/7配合友人的排休請了一天特休到華山藝文中心走走,去體驗一下星巴克咖啡的特展,離上次來看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周年大展,已經有好一陣子沒來華山藝文中心了。時間還有點早,所以先去看個放大吧!積木村預告展。

IMG_0549.JPG

好吧!這預告展比我預期的要小,所以沒逛多久就結束了,只好再找找其他的地方晃晃,前幾天還很悶熱,今天開始下起毛毛雨,想找個可以避雨的地方,真的是太久沒來華山藝文中心,沒想到多了一個光點華山影城。

DSCN7495.JPG

  站在走廊上看電視播放的預告片,蠻多有趣的文藝片,看完預告片後,開始往星巴克咖啡體驗特展的會場移動。

DSCN7518.JPG

  開始體驗手沖咖啡了,之前在學校都是用expresso機煮咖啡,第一次玩手沖。首先先用量杯量30公克的中粒度咖啡粉(用的是星巴克派克市場咖啡豆)。

34650.jpg

  接著溫杯,用些許的熱水潤濕濾紙,讓濾紙更服貼。然後就可以把剛量好的咖啡粉倒進去。

34648.jpg

   接著再量360cc的熱水(其實量杯裡面有刻度),然後開始沖咖啡,慢慢地不用倒太快。

34647.jpg

  到水蓋滿咖啡粉時稍微等一下,店員說是悶蒸,等待一段時間後再繼續倒熱水,直到咖啡全部滴完就完成啦~

34646.jpg

  其實整個展場空間不大,但還是挺有趣的。下午在光華商場和華山藝文中心附近晃晃走走,然後在忠孝東路上的伯朗咖啡館喝咖啡(ㄟ~不是去星巴克喝咖啡喔),華山藝文中心裡還有蠻多有趣的東西,有空蠻推薦去這附近走走,嗯,北科校園雖小,但這幾年改建後也蠻漂亮的,也是可以去走走XD

  備註:這篇因為照片的關係,是4/12日補寫的,寫的當下,客廳的電視正在播《狙擊生死線》,這部最近應該會有蠻多人喜歡的,特別是劇情的最後一段,男主角持槍闖入幕後黑手的度假山莊,雜魚都被解決後,幕後黑手坐在沙發上大聲嗆:我是X州議員,男主角回嗆:所以更該死。well,結局可以去電影,另外,我可沒說是反映時事喔XD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部門求才若渴,一周內要面試四位求職者,其中一位是母校軟體開發與測試實驗室的學弟,為了避嫌,我沒有面試學弟,改面試另外三位,感想是好累!部門採用Agile team常用的面試方法,求職者除要筆試及和HR面談外,會與團隊的每個角色代表面試,以我們的情況,求職者要與程式、QE、Scrum master、美術、企劃與PO等角色面談,由於人蠻多的,分為二場:第一場是技術能力相關(程式、QE和Scrum master)和第二場團隊合作相關(美術、企劃與PO),兩場面試後會由六個角色代表回答兩個問題,Q1:分析求職者的優缺點,以及最重要的Q2:是否願意與求職者一起cowork。

  週四下午,refinement meeting結束後緊接著開始第四位求職者面試結果的討論,一位本科班的碩士應屆生(預計8月畢業),老實說,我覺得她還算積極(喔~沒錯,她,為此產品經理還說,如果大家都在Q2回答不願意,他會投願意,因為是正妹...感覺我又再討打了),徵才博覽會雖然不是辦在她的學校,她還是主動到別校我們公司攤位投履歷,但在Q2我是投不願意一票。聽產品經理說,第二場感覺求職者有點緊張,眼角似乎泛著淚光,此時,第一場的面試官眼神都朝著我看,好像是我把求職者弄哭了(我...我...我真的沒有想打槍,我問的問題很基本)。

  中間的討論很熱烈,其中一位同仁說他回想他當初碩士畢業時,如果遇到今天問的題目,他可能也不會回答得很好,這句話讓大家開始思考,之前都是招募資深軟體工程師,之後我們該怎麼面試應屆生?加上前幾個禮拜的一場面試,一共參與了四場面試,每位求職者都來自不同學校,基本上都是台灣在資工領域有一定水準的學校,但或許像處長說的,即便是資工,內含的領域還是很廣泛,每個系所強調的領域的也不同,我自己也慢慢感覺到,所以一直調整自己面試問的問題,但老實說,我內心的那把尺恐怕還很難召募到人。

  也許像Scrum master說的,應屆生要看的也許是未來的發展潛力吧!就像是本周第一位面試的另一位女生(來自赫赫有名的國立大學資工所),雖然問題也沒有回答得很順利,但從眼神看的出來潛力,面對不清楚的問題,反過來發問並寫筆記,當時我心想,如果只錄取一名,那我推薦的學弟能力雖不錯(在實驗室,軟體工程方面的技能被操得很夠),但恐怕岌岌可危XD。不過就事論事,在討論會議上我還是說:她是值得栽培的新人!最後,本周四名求職者錄取了兩名,學弟和這位勤作筆記的新人,學弟要等他辦完離職手續才會加入,至於那位女生我覺得她應該還會再拿到不少公司的offer,會不會選擇我們部門就難說了。

  如果要回想我第一次面試,我倒是想起一本書《來自程式的試鍊》,即便我畢業時已經參與過許多專案,我還是把自己當新人看(不過第一份工作職稱是資深程式分析師),也是花了點時間準備面試,面試前這本書我重頭到尾翻過一遍,我推薦給要面試軟體工程師的人看,但拜託,我不是要求職者熟練裡面的150題,請放心,如果遇到我,我絕對不會問書裡的題目,我是希望求職者透過這本書知道,自己在當一位專業的軟體工程師前還欠缺什麼技能,做為未來職涯補強的參考。裡面有些面試技巧,但相信我,如果是臨時抱佛腳,在連續幾題的詢問後肯定會露出馬腳,誠實有時候並不是壞事,不懂裝懂有時候反而更糟,別浪費彼此的時間。

  最後,面試官其實也不好當,要能問出求職者的深度(如果是面試應徵資深軟體工程師的求職者),這目前對我來說簡單,但也要能看出求職者的潛力(面試應屆畢業生),這應該是我下個要學習的地方了。

  備註:稍微打個廣告,如果是大學生想考研究所,或是高中生想找資工系,我推薦我的母校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雖然作業很多(多年助教經驗可以保證作業真的很多),可能玩的時間會少一點,但授課內容紮實又很實用。如果是在職的工程師,想補足技能上的不足,可以找泰迪軟體報名上課。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一整個sprint的最後一天,因為一些原因,能Demo的story少的可憐,雖然App的首次啟動時間從13秒減到3秒得到不少掌聲,但身為開發者,說好的story『漏溝』這麼多,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所以下午的自省會議大家也很充分地自省,希望能讓團隊下次sprint能更好。接著是下午的另一個重頭戲,App開發好一陣子了,也發現UI的體驗開始有些不一致,因此在很久前的自省會議提到希望能列一些App內的UI pattern,用來補強story中對於UI的描述,並讓體驗趨於一致,有位成員和美術團隊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整理既有的UI,算是一種反向工程吧!不過整理完還是要跟開發者確認一下,所以有了這個會議。

  在這會議召開的前幾天,我們開發團隊內部也對於pattern這個字有熱烈的討論過,顯然,不是每位都對pattern有相同的解釋或定義,所以開會的第一時間我就發言問了一下,這次UI pattern的定義是什麼?好吧!產品經理果然很嘴砲(感覺,我禮拜一上班會被打),他覺得用什麼字不重要,重要是會開完後有沒有共識,只要有共識,就算不叫UI pattern也沒關係。好吧!會議就在熱烈的討論中(嗯~我知道我問很多問題,但我絕不是在刁難,別瞪我XD),慢慢釐清了一些東西,老實說,我確實有想把討論中的東西導向我所知道的pattern。

  回到家把n年前看完的《Designing Interfaces》從有些灰塵的書架上拿下來(我的是第一版),翻開前言,好多以前還不知道,但後來知道的東西都在前言裡,現在再回來看,感觸就完全不同了。以下就節錄一些,我覺得特別有感觸的句子(以數字編號),首先是對於UI設計的部分:

  1. 『熟悉』不見得需要讓某個產品的一切都和某個世俗產品一致。人其實夠聰明,只要組件足以辨識,組件之間的關係很清楚,那麼人們就能夠將他們先前的知識運用在新的介面上,並瞭解怎麼一回事。 OS:抄襲和偷是不一樣的

  作者對於一般性的模式的敘述中,除了談到Alexander的《A Pattern Language》及《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外,也提到GoF的《Design Patterns》,讓使用者介面設計也開始用pattern的方式去描述問題與可能的解,例如:《Interaction Design Patterns》。不過,我當初其實還沒聽過Alexander,所以一些話當初沒畫重點,現在再回來看,確實頗有意思,至於當初畫的重點,其實還是很有趣:

  2. 簡而言之,模式(pattern)是一種結構的和行為的特色,可以改進事物的適居性。
  3. 模式可以被描述為某個設計領域內的最佳慣例(practice)。這些慣例其實是許多設計張力(tension,模式的術語常常稱為force)的解決方案。有了慣例,定義上,該問題就不算新了。
  4. 模式並非可以立即取用的元件,一個模式的每個實踐方式都會有所差異。模式不是簡單的規則,也不是用來啟發的道理,模式無法帶你穿越一連串的設計決策。
  5. 有些非常完整的模式集合,形成了一個模式語言(pattern language)

  作者建議使用書中模式的方法:

  6. 學習。如果是沒有多年的設計經驗。你可以拿這些模式當作學習工具。你可以透過讀這些模式以瞭解這樣的構想,或者是在有需要的時候參考特定的模式,正如同學習越多詞彙可以讓你表達力更豐富,學會更多設計詞彙也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具有表達力的設計。
  7. 範例。書中的模式都至少有一個範例,有些甚至會有多個範例,這些範例可以讓你當作構想上的參考,你可以從範例中習得一些知識,是文字無法描述的知識。
  8. 術語。如果你和使用者、工程師、或經理人討論介面設計,或者如果你寫規格,那麼你就可以使用模式名稱來溝通和討論想法,這是另一種模式語言的優點。
  9. 靈感。每個模式的描述都是用來表達,為何此模式可以讓介面更容易或更有趣。如果你懂原因,但是想做的和範例稍微不一樣的,你可以盡量發揮你的巧思。

  最後,這本書在描述一個pattern時是這樣描述的,對於想讀這本書(不論是第一版或第二版),希望這說明能有幫助:

  a. 模式的名稱 -- 這很重要,沒有名稱就無法當成術語溝通
  b. 這是什麼 -- 一個簡單的敘述,以彌補名稱上的不足
  c. 何時使用 -- 這裡通常會提供幾個pattern出現的時機,不過,這不是絕對,並不是一看到某個時機就一定套什麼模式
  d. 為何使用 -- 決定是否使用模式主要是要看為什麼?用了這個pattern是不是真的滿足使用者的體驗,或是解決的使用者操作上的困擾
  e. 原理做法 -- 提供比較偏實作面的敘述,但不是照抄,請參考本文的第1、4、9點。
  f. 範例說明 -- 用一個或多個實際使用這個模式的例子(畫面),解說使用模式所帶來的優點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Facebook上的大頭照都不見了,這時突然覺得自己還有大頭照似乎帥了不少(ㄟ,要吐請不要吐到您寶貴的螢幕),今天來看點似乎有關又似乎無關的東西吧!下面這段影片是TEDxNCU 2014二月的其中一個talk,我應該是上上禮拜看到的,說的很棒,目前台灣最大的困境,其實也是卡在這個情況下,很多廠商確實曾經呼風喚雨過(話說有多少人知道昨天是hTC新手機的發表會),也有過很不錯的創新或技術,但當在某個點之後就停住了,等到對手追上來時就顯得手足無措。

  剛開頭說似乎有關又似乎無關,這跟早上友人傳了篇已在Facebook被分享過不少次的文章有關,老實說,我覺得裡面的比喻很爛,但有幾點卻也反映出我剛剛說的,如果賣臭豆腐和雞排的廠商只停留在味道上,那真的是服務業?如果在成功後就停留,就會給對手時間找出擊敗領先者的方法。有人問:難道我只是想求個溫飽,並沒有想發大財也不行嗎?這問題好難回答,我只好拿先前在某節目看到的一種說法來回答: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都創造了大量的新產業,同時也創造了許多失業,但我們有辦法阻擋工業革命嗎?

  這幾天蠻累的,似乎沒有換上黑畫面或是沒有很挺反服貿,稍微聊一下天,就必須聽到許多對岸很壞(我知道對岸很壞,我也不喜歡對岸),服貿內容很爛別被騙(我看完全文也看完附件及對照表,我還能判斷訊息的真假,謝謝),服貿很黑箱(程序確實有問題,但我不認為那是可以合理化所有事情的理由)或警察很暴力(請看前文,我支持嚴懲失職的警員)的言論。

  為了不要被莫名其妙解除好友,我在此重申,我從沒說要簽服貿,早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就說了,我贊成將服貿協議退回程序委員會,用合法的程序,讓更多大眾的意見參與討論。如果真的很討厭服貿協議,請用這個管道:三動作護台灣反映你的想法,我當初提出四個在制度內反映民意的方案中,這很接近第一個方案。

  延伸閱讀:hTC 十七年興衰史()、()

  後記:北科不知道能不能也去辦個TEDxNTUT啊~感覺很威耶~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