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今天要去參加Android Platform應用與技術開發論壇,在曉晏的提醒下才發現:我記錯時間了,所以今天還是乖乖到學校,早上的Group meeting結束後,冷氣廠商在門口外等我拿領據,領據拿給他後就開始改作業,幾乎每週都陷在改作業的痛苦中Orz...

  此『券』非彼『卷』,最近消費券是很熱門的話題,連思賢都問我拿到消費券要買啥?老實說,我等拿到再說吧!網路上討論很多但也常常看到不少文章用錯字,幾乎所有的語言都有這種情況,當某個字大家都用錯時,就順理成章取代原本正確的字了,只是中文老師應該很不以為然,我不愛上中文課而且也常常寫錯字,但對中文字到是很喜愛,最近某個學弟在看paper時,都會把全文翻成中文,我有點傻眼,那要花很多時間耶!他對中文的喜愛比我還怪,應該說對英文痛惡至極,Design pattern那本書他也去找中文來看,但...他如果找台灣翻譯的正體中文書來看也就算了,他找對岸翻譯的簡體中文書來看,他對中文的熱愛我不反對,但看到簡體中文字我就很反感了,對我來說,簡體中文字很醜,對歷史文化更是一種汙辱,與其要我看簡體中文翻譯書,我寧願看原文書。

  回到本題,國家領導人真的很難做,就消費券來說,我覺得是不錯的政見,卻某種程度上被罵得很慘。我記得國小唸社會科有唸到,經濟蕭條時,消費減少,導致上游賺不到錢,只好裁員或是減少員工的薪水,被裁員或是減薪的員工就更節省消費,於是惡性循環開始,雖然消費券是用舉債的方式發放,但和現金不同,消費券不能存在銀行,有點半強迫的方式讓拿到的人消費,假設A向B買東西,B再向C買東西,一路下去,達到十次的流通,那3600元所代表的消費金額就不再是3600元,而是36000元,換句話說,五百多億的消費券如果都全部進到市場上流通,可能可以換得五千多億的消費,這也是擴大內需的效益。

  有人說想存錢的依舊能存起來,不管是把消費券打折換成現金存起來,或是把原本買東西的預算存起來,改用消費券去買,但只要不是前者,就有消費行為的產生,比起退稅要來的好,最有意思的是,到12月底會計年度結束前,所有的預算都是在前任時就編列通過,現在卸任的政黨卻要求現任的總統退稅?自打嘴巴不是嗎?更何況,退稅以現金進入人民口袋,消費券和現金,哪個比較能刺激消費?或是反過來說,哪個要存比較方便?很多人抱怨為什麼經濟沒有馬上好,但如果經濟能馬上好,那就不用開G20高峰會了,現在是全球的經濟衰退,如果消費券真的發揮效果,能有小幅度的起色就很不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