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剛上大學時有看過一篇文章,比較台灣、日本和美國的教育,其中有一項數據很有趣,就是高中生畢業後決定念(四年制或以上)大學的比例,台灣是這三個國家裡最高的(更別說研究所了),非常接近百分之百,在美國,國民教育是到高中,而台灣是到國中,但高中畢業後會繼續念大學的比例卻沒有台灣高,因為大多數的美國人認為就業比念書重要,而且念大學不是為了未來工作而念的,台灣則不然,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要求小孩念到大學畢業,因為大學的畢業證書幾乎是找工作必備的基礎,即使是觀念和台灣相近的日本也不曾有這麼高的念大學比例,這可以說是很特別的現象,不過這是很久前看到的文章,不知道現在的狀況是否還是一樣。

  今天早上在報紙的社論版上看到一篇某大學教授的投稿,正好最近大家又在談教改,這位教授發表了他的看法,大多數的意見我都蠻贊同的(除了他認為應該教的課程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學不是企業的職前教育所!大學是『教一些不教而不知的知識』,大學應該是一個追求知識的殿堂,如果大家對於大學的認知是如此,我想很多教改上難解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首先,大家不再因為未來工作而煩惱該唸甚麼科系,二來,冷門科系應該不會再收不到學生,三來,明星學校和產業科系影響程度會降低,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科系。

  雖然很多企業怨嘆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不能用,但試問企業又花多少心力在人才培育上?對某些領域來說,高中畢業的學生確實不太符合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我也認為除了四年制的大學之外,應該還需要兩年或三年制的專業學校,有點類似現在的技術學院,不過授課內容更應該符合企業所需,甚至,可以讓企業來投資並主導這類學校的經營,進而決定學校的教學內容,如此一來,讓大學回到它原本的定位:學術研究!

  為了這樣的改變,高中甚至國中的教育也得跟著改變,之前我也曾發表過同樣的意見,國民教育(最好延伸成十二年國教)最大的目標,是培養基礎能力(語言、邏輯及社會生存能力)並根據每個人的天分開發興趣,讓每位高中畢業生能夠有充分的能力知道自己適合念大學還是專業學校,再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要唸大學還是專業學校!讓真正有能力又想念大學的人到大學唸書,讓真正有能力又想念專業學校的人到專業學校唸書,不想念大學也不想念專業學校的人,因為基礎的能力都有了,也能在社會上找到一般的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