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市府與Google對於Android Market的七日鑑賞期之戰,到目前還沒有結束,反倒是Apple果斷地回覆草草結束戰役讓我頗為意外。但如果認真想,App Store對Apple來說,重要的收益是透過App Store吸引顧客,然後賣出更多iPhone,而不是軟體利潤的分紅(雖然為數眾多的軟體,其三成分紅可能不少),即便App Store上的所有軟體都是免費,只要iPhone大賣,Apple就是賺錢,所以真要得罪,手機顧客是不能得罪的,軟體開發者就稍為抱歉一點了,畢竟App Store提供的是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可以提供曝光機會,但如何賺錢可不是這個平台要負責的事情(當然,Apple會否認我的說法XD)。會有這樣思考的轉變,跟看完《免費!切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這本書有關,我不敢說這本書上說的趨勢是對的,我想沒有人能夠真的預言未來,但就親身經歷來說,現在真的身處在一個資訊免費的世代,於是一個可能潛在軟體工程師(迷之音:『潛在』是指也可能不當軟體工程師嗎?),有些有趣的心得。

  摩爾定律下資訊的邊際成本

  我不是經濟學家,所以我請維基女神幫我回答什麼是邊際成本,簡單來說,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但資訊如何計算邊際成本?等等,這裡還沒定義資訊是什麼?書中凡是能以『位元』表示的通通稱作資訊,舉凡音樂、電影、電視、網頁或是新聞,只要能用位元形式傳輸或呈現的都算,所以資訊的邊際成本為何?以YouTube來說,傳送一個影音串流到某台電腦(新增一單位的產品到某人手上),傳輸過程中用到的電、頻寬、儲存和運算效能,在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使用者平攤後,成本微乎其微,近似於零。更別說,在摩爾定律下,每單位電、頻寬、儲存和運算效能的成本,每隔一段時間都少將近一半(因為產能多一倍),所以Google可以毫不手軟,在世界各地設立資料中心,因為資料中心的邊際成本是如此的低(固定成本高)。因此,『雲』誕生了,現在很多公司都在生產雲,希望雲能像幫Google帶進金源一樣幫他們帶進財富,但真是這樣嗎?

  資訊想要走向免費

  書中提到,1984年11月在Fort Cronkhite一場駭客研討會中,在150名駭客中不乏有知名的Steve Wozniak、Richard Stallman等,研討會的兩個主題:『駭客倫理』及即將冒出頭的電腦產業商機,創辦《全球軟體目錄》雜誌的Stewart Brand重提駭客倫理的第三條(所有資訊應自由流通,書中列了七條,見113頁):一方面,資訊想要變得昂貴,因為他是那麼有價值。在正確的地方,提供正確的資訊,會改變你的生活。另一方面,資訊想要走向免費,因為取得它的成本愈來愈低。於是兩者會一直相持不下。雖然這句話常常只被記得一半(想也知道是後半段),所以遭到誤解。事實上,應該是豐富的資訊想要變得免費,稀少的資訊想要變得昂貴

  豐富性與稀少性

  即便不是經濟學家也都聽過『物以稀為貴』,書中59頁尾提到:我們把經濟學定義為『資源有限下的最佳選擇』,是有道理的,如果豐富,你就不必選擇,而這也表示,你根本不會去想它。豐富的東西漸漸失去價值,儘管很低,它依舊有成本,只是人們對於它在心中的價值下降了,於是也反映在價格上。當發表文章是如此的便利(OS:為什麼發表paper不是這樣呢?),當製作影片並分享到YouTube是如此簡單,資訊量突然爆炸性成長了,此時,資訊的價值降低了,事實上Google從來都不是透過雲或是直接從它所提供的服務賺錢,Google大多數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因為這些都『只是』豐富的資訊,豐富到十分便宜(Google甚至不用去生產這些資訊,只是去收集這些資訊)。書中62頁:就像水總是向下流,經濟也流向豐富之處。可以商品化和變得便宜的產品,通常都會這麼做。尋求利潤的企業則逆流而上,尋找新的稀少性。Google真正賺錢的是:人們如何在龐大的資訊裡找到他們想要的。這是透過他們獨家的搜尋引擎演算法分析出來的,珍貴的也是稀少的資訊,而Google把這資訊賣給廣告主(在合適的地方出現對的廣告),讓廣告主支付這些服務,當越多人依賴Google,這稀少的資訊就越被Google把持,Google就越能向廣告主收取更多的費用。這道理,很多人都可能知道,但真正能掌握稀少性資源的又有多少?

  資訊免費的世代

  想要什麼資訊,請Google大神或維基女神幫忙,不用任何一毛錢(well~如果你特別為了用Google而開電腦,然後連線不是吃到飽模式,那可以把這些錢都算在這筆帳上而不是跟其他工作平攤);不想違背良心使用盜版,有免費的作業系統和各式各樣的軟體;在現實社會的社交不順利?沒關係,在虛擬的社會中,你可以在Facebook、推特或噗浪各擁有一個虛擬的分身,不用擔心,擁有這麼多分身不收你任何錢(即便Facebook收費,你大可退掉Facebook),至於這些分身是否能有個好的社交效果因人而異。別忘了,現在還有一堆免費的線上遊戲可以玩,免費遊戲多到『選擇』是一件麻煩的事,是的,這是一個資訊免費的世代(嗚~就書上的說法,我不屬這個世代,而是前個世代的老人),書上是這樣寫的(第171頁):免費世代 - 在寬頻世界長大的這個世代,數位經濟學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和他們的DNA搭在一起。不管他們是不是聽過「趨近於零的邊際成本」,他們憑直覺就是了解它。這是他們對著作權不在乎或是抱持敵意的原因。他們就是不懂哪有什麼重要的。所以當我在這幾天觀看Android Market事件新聞的讀者回應時,我不斷地納悶?原來台灣的使用者這麼重視軟體開發者的著作權(or 智慧財產權)啊!這也許是應該開心的一件事,但我相信很多軟體公司應該都開心不起來,因為長期來說,這些重視都沒有反應在軟體的銷售上。

  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書中提到免費的歷史,甚至從『零』這個數字的歷史開始,然後談到天下第一頓白吃的午餐:只要點一杯飲料,午餐就不用錢。其實我們都知道,免費早就出現,而且行之有年。每當星巴克網路上出現某周六,飲料買一送一時,星巴克就會出現排隊人潮,姑且不論星巴克內部成本或是利潤是如何計算的,但就字面上第二杯是免費的。『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在書中分析了四類免費,除了第四種免費外,其餘都是用別的方式來賺取利潤,免費是一種手段,如此而已。四類用免費的獲利方式(第四種勉強算是吧):第一類是直接交叉補貼,就是送A商品賣B商品,用B商品的利潤補貼A商品,所以B商品必須是高利潤的商品;第二類是三方市場,就是透過第三者(例如廣告主)替消費者付費;第三類是免費增值,也就是拿商品分級,由願意付費或是付更高價格的消費者,補貼免費或較低價格的消費者;最後一類是非金錢市場,送商品取得名聲或注意力等非金錢市場的價值。而這些類型在資訊產業通通看的到。所以當你準備投身資訊產業,你可能要面對數種挑戰:

  與免費之戰

  書中提到業餘作家、音樂家、歌手或是製片人,對業餘者來說,他們想要的是名聲,因為不管產品本身多少錢,沒有名氣賣不掉終究收不到錢。書中提到一個免費音樂的實驗,實驗中一個樂團的全新專輯放在網路上,價格隨人高興,也可以一毛不付取得專輯,整體來說,平均買價是6美元,但這專輯成為該樂團賣最好的專輯,包含數位下載(網路、iTunes等)與實體光碟等總共賣出300萬張,更重要的是巡迴演場會,盛況空前,賣出120萬張門票。免費是一種武器,用來『極大化』接觸消費者的機會,同時也是將一個獲利團體破壞導向另外一個獲利團體的武器,就如音樂產業中,唱片業者的獲利被破壞,轉向原本可能默默無名的歌手。回到資訊,要與免費軟體對抗,還是得用免費對抗,但採取免費增值的作法,在免費版提供大多數的功能且品質要比對方好,在付費版中提供特殊或更專業的功能,讓願意付費使用進階版的消費者來支付免費版的成本。這會是一場長期抗戰,直到一方無法再提供相同功能的免費版本,或從付費消費者獲得的利潤無法支撐公司為止。

  與盜版之戰

  在很久之前,我曾經因為買了正版遊戲卻被防盜拷機制弄到很煩,而在X宇遊戲公司留言版發表了長篇大論,沒想到那篇長篇大論在現在依舊成立:任何保護(用法律或是防拷機制)都無法阻止盜版,就如同抓了幾千年的小偷,永遠抓不完。特別是當我看到Android Market事件時,我更是如此想,對我來說七天鑑賞期和免費有相同的功能:消除怕買錯東西的恐懼。很多人會說:像電影、書籍、音樂這些東西七天鑑賞期太長了,那該用多長呢?電影用一半的電影長度當鑑賞期?書籍用看完一半頁數當鑑賞期?音樂用聽過一次當鑑賞期?事實上,這都只是在擔心盜版,而盜版的人根本不在乎用什麼方法取得,即使沒有七天鑑賞期,還是可以用JB或或取得root的方式,只要能讓他們達成目標他們都會去做,苦的是真的買錯想退軟體的人,因為他得透過Google的第二或第三管道退貨,而且不保證能退貨,就像當年我買了正版遊戲卻得去找免光碟破解檔。對付盜版,我只有一句話:讓你的東西成為人們心甘情願掏錢的商品(就像我房間整排的正版DVD與書籍),當願意付錢的人變多(相信我,像我這樣的人還是有的),你就賺到錢了,盜版就隨他去吧!有人想盜版總比沒人想盜版要好,至少表示你的商品有價值。書中第14章更是以免費的國度,介紹巴西的公司如何用被盜版來賺錢的例子,非常有趣。

  與自由之『聖戰』

  書中提到開源軟體與開源硬體,對他們來說,他們有崇高的理想,資訊(軟體)就該是自由(免費)的,金錢對他們來說如糞土。事實上,免費世代的人就是如此看待資訊,所以當發現你賴以為生的軟體業務被開源軟體界盯上(開始有類似的開源軟體出現),你的選擇沒剩幾種,要不免費,要不就是堅守業務,直到被擊潰,雖然說是被擊潰,但要到真正被擊潰所需要的時間,端看本身軟體業務的體質,如果軟體品質很好,CP值不錯或市占率高,那應該可以苟延殘喘好幾年(就連在開源界眼中體質很差的暈倒死及探險者都撐這麼久了)。不斷提供新功能雖然可以延長被擊潰的時間,但面對『專業』的開源聖職者,是的,這些聖職者都十分專業,任何新功能,即使不是用複製的(聖職者也不屑用複製的),不用多少時間,相似的功能就會被放入開源軟體中。選擇前者(免費)應戰的人趕緊去找第三方收入,例如Red Hat;選擇後者應戰的人,趁被擊潰前趕緊賺飽錢,然後退休,例如蓋茲(開玩笑的)。

  軟體工程師的落點分析

  最近北北基聯測因為事前提供的落點分析不夠精確(夠精確還要落點分析嗎?),讓很多學生在申請學校時,發生高分低就的情況,也在媒體上鬧得不可開交。我湊個熱鬧,在這個免費世代,也來個軟體工程師的未來落點分析好了,不過為了避免未來有人投書控訴我的分析不準,導致他的薪水不夠多,我先申明,這個分析完全純屬我的臆測,不帶任何保證,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要相信者請自行負責。(OS:下屆北北基申請入學的簡章上應該會出現類似字眼XD)

  發現了嗎?不管和什麼奮戰,免費都是對抗的最後一張王牌,也就是別利用豐富的資訊賺錢。如果你沒自信創業,只想要一份薪水(不見得優渥),那有以下幾個選項:

  1. 投奔硬體業 - 根據統計(臨時找不到資料來源),鴻海是目前台灣最大的軟體廠商,雖然之前曾發表過不平之鳴,但事實上,當無法直接從軟體或服務收取費用,就必須從第三者身上取得費用,以目前台灣的現況,硬體是唯一還有利潤可以分享的利基。不過投奔之前,先打聽一下那家硬體公司的軟體主管對軟體工程師的態度,如果軟體主管覺得軟體就是if...else...printf,沒什麼了不起的,那要有『為五斗米折腰』的打算,因為軟體工程師在那樣的硬體公司裡,肯定是不被重視的。也許xTC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們的主管在回答工時問題時,以『請問愛因斯坦或愛迪生的工時是多少?』回應(我敢保證這段話沒有斷章取義,還擁有7x人的證人),把軟體工程師捧成是天才。

  2. 投奔線上遊戲業 - 書上把線上遊戲當成是擁抱免費策略的最佳例子,從傳統的『包裝產品業(用紙盒把CD包裝起來販售)』轉型,書中提到魔獸經濟,用X %願意付費的少數人,讓剩下100 - X %的多數人免費玩遊戲,由於免費的極大化策略讓底數非常大,即使是X %的人願意付錢,還是有利可圖:遊戲產業崛起,不只銷售額和好萊塢旗鼓相當,占用消費者的時間威脅到電視,更以快出許多的步調在轉型。沒有一種產業奔向『免費』的速度比電玩遊戲業快(第175頁)。但未來十年,這可能是一個值100億美元的產業(書中沒說是全球或全美)。所以喜歡玩遊戲的軟體工程師,線上遊戲公司是個不錯的選擇。

  3. 投奔軟體服務業 - 如果無法從資訊或軟體的本身賺取利潤,那就往更高階的部分前進:客製化。即便有數量可觀的免費軟體及工具,但不見得所有的客戶都有能力從中選擇並組合成他們想要的。因此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開發專屬的軟體或提供特別的服務,這就是一種可以獲得利潤的稀少性,但要注意,先打聽一下軟體公司的PM有沒有肩膀或是不是點頭族,遇到沒有肩膀的PM,可能做半天後才發現賠錢賣;遇上點頭族的PM,可能會被要求明明做不到的功能,卻被罵:『你是X頭啊!這麼簡單也做不出來。』(即使PM本身可能不會寫程式)

  4. 投奔有天才老闆的軟體公司 - 如果你在找工作時,發現有這樣的老闆,能與免費、盜版和自由對抗,不管是從第三方獲利,或是各種手段,而且獲利可觀,趕快去吧!不然機會是會被搶走的。注意,我說的不是現在有獲利的軟體公司,現在可能因法律保護或道德約束,有點賺錢,但如果有嗅到該公司的業務被免費、盜版或自由的戰火煙硝味,先看一下公司的因應之道,否則可能還要重新找工作。

  如果不想寄人籬下,看人臉色,也有以下幾個選項:

  1. 自行創業 - 如果你有個好點子且滿足上述的稀少性,趕緊開發。如果是線上服務,不用擔心建構伺服器成本,反正現在『雲』很多,只要少量的租金就可以應付初期成本,即使失敗了也不用擔心賠身家;如果是一般型的軟體,最好是上App Store或是Android Market,節省壓製光碟或是銷售平台的成本。至於軟體的定價,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軟體(音樂、書籍或是服務)品質有自信,能打贏免費、盜版與自由,並讓使用者心甘情願掏出錢來,請任意定價;如果沒有自信,請免費,至於免費之後該怎麼獲利,也許可以參考書中的附錄C (當然,這些方法沒任何保證能夠收到錢)。

  2. 賣雞排 - 這雖然是軟體工程師界的笑話。但與複製或傳送位元相比,食物的邊際成本還不至於到零,而且除非人們可以DIY出和你一樣的雞排,所以只要不難吃(不難吃不等於非常好吃或有特色的稀少性),一個合理價格下,人們還是得為填飽肚子花錢買由原子(相較於位元)構成的食物,原則上,轉行去賣吃的,還不至於餓死自己。

  所以準備當軟體工程師的人想好怎麼生存在資訊免費世代了嗎?對這本書有興趣,可以到這裡聽作者說書(送有聲書),詳細內容買書吧(賣實體書)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