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真的,當時看到這新聞時,我心中暗自竊笑:這是打那些說要打破明星學校迷思的理想者一巴掌,因為如果沒有所謂的明星學校,或是學校無高低之分,哪來的高分「低」就?

  今天不談明星學校(我個人是支持學校本來就有高低之分,要解除學生的壓力,不是要把所有學校都變成一樣,或是蒙住自己的眼睛說沒有明星學校,而是家長跟學生自己要認清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自己的學校),談選志願吧!為了這篇日記我還特地去找了「北北基高中職100學年度聯合申請入學簡章」跟「北北基高中職100學年度聯合登記分發入學簡章」,還去找了入學管道流程圖,我自從大學學測(二月考的那一場)考完,我就再也沒有考過任何入學測驗,這一弄,我好像是考生(或學生家長)似的。這張圖,簡單來說,北北基聯測考完,用此分數可以申請跟分發,申請像是多一個選擇,申請最多可以選公私立高中職各1個志願(共4個志願),如果有錄取除非放棄資格,否則不能參加分發,分發最多可以填80個志願(公私立高中職不分)。

tnk_ways.jpeg

  在開始正題之前,先來「講古」一下好了,遙想n年前(眼神飄向遠方,進入回憶模式),北聯還在滿分是700分的年代,那年的入學管道有北聯、北五專聯招、推甄(各校自行考試)和第一屆海山完全中學獨立招生(那時從沒想過考高職),我幾乎是無役不參吧!以那時候學校的氛圍(重點班),只要有考試不管是什麼考試通通都被要求報名,完全中學招生考試被老師說成是模擬考。考試的結果:推甄選師大附中,第一階段就被刷掉了(我至今還記得有一題理化問題:圓板凳為什麼至少要三支腳才能平衡?),完全中學跟北五專倒是非常高分(台北工專可以任選,完全中學還有獎學金可以拿),但是北聯卻是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分數。收到分數的同一天,報紙上有分數級距累積人數表及各校招生人數表,那時候沒補習,也就沒有補習班幫你做落點分析,落點還是自己算的,算一算大概是松山高中,父母因為聽說治校嚴謹,要我把松山高中畫到志願卡裡。

  當年的志願卡(最多好像可以填36所學校吧)上我只填了四所學校(括號是當時的排名):師大附中(2)、成功高中(3)、松山高中(4)及板橋高中(7),以我那時的成績,志願卡上只需要填松山高中、內湖高中(5)、大同高中(6)跟板橋高中就可以了,前二個志願是多填的,因為根本不會上,填上去只是想賭賭運氣而已,既然是賭運氣,為什麼沒填建中(1)呢?因為我不喜歡XD。最後,我的分數比松山高中的最低錄取分數低0.3分,比板橋高中最低錄取分數高30分進板橋高中。說高分低就也可以,因為我其實還是可以上內湖高中跟大同高中,問題是我高中三年都必須早上五點或五點半就起床,搭上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不等的車程到學校,但是板橋高中,我只需要走路5~8分鐘就到學校,可以睡到六點半甚至七點,我當然就選板橋高中了,志願卡上也就故意不填內湖高中跟大同高中,所以這是我自願的高分低就。

  回到正題,我不知道哪些高分低就的學生,在這現行的制度下是怎麼選擇的,如果是我,在第一階段申請入學,我根本就不會管北北基聯合入學中心的落點分析,因為申請入學不是只看聯測成績,還有考量在校成績、社團跟其他表現,我只會填我有興趣的師大附中(就像當年的推甄),我何必去選一個我不喜歡或不想讀的學校?就算沒上還是有分發的機會,把申請的機會用在不想讀的學校根本是一種浪費。到第二階段,我還是從喜歡的學校開始填,不管有沒有機會都填,反正賭賭看也不會少塊肉,一路填到有把握且想唸的學校(跟我當年的志願卡一樣),也可以說不管考試制度不管怎麼變,填志願時都應該以最不吃虧的方式填,避免非自願的高分低就情況出現,這才是最保險的方式。

  我相信每一年不論是國中考高中,或是高中考大學,都會出現非自願的高分低就與意外的低分高就,我就不知道為什麼今年被特別提出來大作新聞?重點就是填志願的方法跟心態。我想起高中畢業典禮那一天校長說的話(好像也被某官員拿出來用):「擇其所愛,愛其所擇」,他的意思是不管你選了什麼大學的什麼科系,那都是你自己選的,而且也應該是你花了許多時間「仔細考慮後」選的,選了就該好好用心去念,而不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或是後悔,老實說,大一還曾經想考轉學考的我,這段話我是到了唸研究所之後才慢慢有領悟。不管是用什麼管道,難道這些高分低就的學生只參考入學中心的落點分析就選擇學校了?沒有其他喜好或是考量?

  當了這麼久的學生(慚愧,到現在還是學生),我從來都不覺得學校的排名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或是提供什麼樣的保證,即便大一那一年想考轉學考也不是因為學校的排名,而是一開始不適應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從國三開始,上課只聽有興趣的課,沒興趣的課(例如:國文)就拿起數學參考書算題目,念書是自己的事,老師跟學校只是提供一個可以請教的環境,高中是如此(甚至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玩社團),大學就更不用說了,不管老師是不是大刀或是課程硬不硬,只要我有興趣我就修,修的再累再辛苦也開心,我實在搞不懂,非得唸什麼學校不可的心態有什麼意義?難道念了建中就保證有台大可念?我的國中同學裡有不少是前三志願的,但也沒有全部都考上台大,我的高中同學也有考上台大的,考上什麼大學,完全看自己付出多少努力,更何況離開校園後,難道公司會看你是念什麼高中畢業的嗎?

  這讓我想起國中某天全校週會,學生坐著童軍椅頂著大太陽在操場聽廢話訓話,輪到訓導主任時,他勉勵大家要努力念書考上第一志願,為什麼呢?他說了一個笑話,有一個國中女生很努力念了三年書,順利考上北一女中,有一天家裡的電話響起,她的父親接起來聽到是男生打的,於是問:「你找誰?」那男生說:「我是某某某的國中同學,最近要辦國中同學會,想問某某某要不要參加」,父親聽了很生氣的說:「整天就只知道玩,不快去讀書辦什麼國中同學會?」那男生聽了很不是滋味,但還是很有禮貌地說:「請問,可以請某某某聽電話嗎?」那父親就回:「你是什麼學校的?只知道玩!」那男生於是大聲地說:「我是建中一年X班的某某某」那父親的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變:「原來是某某某啊~我很常聽到我女兒提到你的事情,我馬上請她聽電話」

  就這樣全校的學生大笑,這就是名校的迷思,從n年前到現在,教改已經喊了不知道多少年,升學制度也不知道改了多少次,教材也改了好幾次,只要家長和學生心中的迷思沒解除,教改永遠不會成功!高分低就?對我來說根本就沒什麼意義,只是升學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不管什麼學校,努力把想得到的知識學會,那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旅途中,永遠都還有機會站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bi1463 的頭像
    dbi1463

    Spirit的異想世界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