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還特地去翻了一下某個網站的歷史文章,不過似乎跟我印象中的有點落差,雖然我想找的文章標題沒真的有「十年磨一劍」字眼,但那文章裡也描述著一個從零到有的平衡電樞單體研發故事,其中一段寫著:

  市場上目前採用平衡電樞單體的廠商相當多,包括Audio-Technica、Etymotic、Grado、Klipsch、Ortofon、Shure、UE、Westone等,但是這幾家廠商的單體多半來自市占率超過80%的樓氏電子(Knowles Electronics)以及幾家代工廠,不過Sony卻耗時3年時間研發,自行設計這次XBA所使用的平衡電樞單元,並在日本的工廠生產單體,再交由大陸、泰國、馬來西亞等組裝廠組裝,可以說Sony的單體一開始就是滿足開發者調音而來。 

  在同時期另一個網站上的文章,也提到Sony自家開發平衡電樞(梳?二個網站用的字不太一樣)的始末,其中一段寫到從2000年開始採購別人的平衡電樞單體,到2008年從零打造,一直到2011年才上市,再怎麼樣也是三年磨一劍啊!或許這裡面有些行銷的手法,把開發的過程說的比較艱辛一點,但從零開始的勇氣確實是很少有廠商敢拚的。

  從2000年開始Sony向外部採購的一種新構造的單體 -- 平衡電梳(balanced armature) -- 卻讓投野先生看到了希望。本來平衡電梳製做起來有非常大的技術難度,但靠著一位在Sony自動化單體生產工廠的老朋友的協助,他們從零開始,研究材料、結構,以及如何微調細節,產生出 Sony 自家的平衡電梳技術和產品。從2008年七月開始研發,實際上一年後就做出了原型單體。但之後的調校和開發適用不同音域的單體又花去了不少時間,最後一直到今日才有產品上市。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最近家裡小客廳的電視(傳統CRT)開始不聽話了,加上最近有節能家電補助,所以就跑去家裡附近的家電行,我們可以說是這家家電行的老客戶了,上次把客廳的電視換掉時也是在這家家電行,那時候店裡還有許多品牌的展示,但這次去,架上幾乎全是三星和LG的產品,再來是夏普的產品,而之前我們買的三洋,從這家店裡消失了,一台也沒有,其他國產的品牌也是一樣,一台也沒有,老闆說要買三洋也是可以,有型錄可以看,但他不推薦,說很多客戶抱怨面板常出問題。基本上,商人的話聽完要打點折扣,剛剛那段敘述也可以解釋成三星和LG的產品給他們的利潤較高,所以他們也自然愛賣。

  但就我自己的觀察,三星和LG的面板顏色表現上確實比很多國產的要好,雖然我最喜歡夏普的顏色表現,但那高不可攀的身價不是我們買得下手的,之前買的那台三洋,還是我特地挑的某個型號,為什麼?因為那型號是三洋那時唯一一個型號使用日立的面板,而不是國產的面板。別說我不愛國,好歹那一年我們還是買三洋的電視,而且前幾天我們也跟老闆說,我們不買三星和LG的東西,但是剩下的品牌,我可能只剩下國際牌會推薦給老媽...(Sony跟Sharp都太貴了),國產的品牌考慮尺寸、顏色表現、面板和外型,我很難推薦我媽,唯一的優點只有價格(不過對我媽來說,這比甚麼規格都重要)。這讓我想起n年前口號喊得震天雲霄的兩兆雙星,現在剩下的是什麼?

  目前TFT-LCD的幾種技術:TNVAIPS,這幾種技術又有分支跟改良,根據維基百科的在TFT-LCD中文條目上,友達和奇美自行研發(改良?)主要都基於MVA (VA的一種),VA以外似乎都沒有?如果再看英文條目的Main display technology一節,不論是A-MVA (友達)或是S-MVA (奇美,行銷上應該就是所謂的廣色域),都只被歸類成VA,台廠在其他技術也是一片空白,所以n年後的今天,我們到底磨出了什麼尚方寶劍?難怪我們在LCD顯示器在國際上節節敗退。有人可能說這些技術真的差這麼多嗎?這裡有篇三年前的舊文章,但三年後的今天,除了TN快要消失之外(三千多元就能買到的螢幕大多是TN面板),如果真的在意顏色表現,IPS會是很多人的首選,這也是我為什麼推薦我媽國際牌的原因(我挑的幾個型號都是IPS面板),或是其他更先進的面板技術。

  又有人可能說,即使技術好的日本廠商,現在也節節敗退啊!這是事實我不否認,但我認為是行銷的問題(價格策略上大輸三星和LG),但在技術研發上還是持續地投入,當行銷手法改變時,還是有一手好菜可以賣,反觀我們呢?最近鴻海和夏普合作,訪間傳出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說法,說真的,我雖然不喜歡郭董,但這個決定是對的,至少夏普的技術好很多,但也可以說是錯的,因為我們又少自己磨劍的機會了(如果合作一起磨劍就另當別論了,但看起來比較像是一個磨劍,一個提供低價勞力)。

  最近因為三星手機而紅起來的另外一個技術AMOLED,照維基百科的說法,AMOLED應該拆成二部分來看,OLED是一種有機發光半導體,AM是一種像素定址技術(決定哪一個像素該亮什麼顏色),二者和一才組成一個顯示面板,OLED技術在我念大學時,台、日、韓的廠商就開始投入研究,而且常在報紙上看到政府或廠商說OLED的前途多光明,但在OLED的英文條目中Manufacturers and commercial uses一節,怪了,又看不到台廠,而且三星又是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供應商(2010年,提供全球40%的OLED和98%的AMOLED),雖然第一台OLED TV是Sony發表的XEL-1,但Sony最近因財務問題,公司組織重組,已經放棄OLED TV市場,不過還是持續投入OLED的研發,只有在AMOLED的中文條目中,看到一個台廠身影,唉...這只能希望維基百科的內容來不及更新到台廠的最新狀態...

  同樣的再看另外一個慘業,是的,慘兮兮的慘業:記憶體,相較於日本政府開始半官方地整合日本幾家電視大廠,準備東山再起時,我們的記憶體廠商整合卻失敗了,說實話,就算整合了,如果沒有投入新技術的研發,也只是把政府的預算投入無底洞。記憶體分成揮發型(電力一消失就失去記憶,例如DRAM)和非揮發型(沒有電依舊仍儲存資料,例如隨身碟用的Flash),一樣從維基百科的Semiconductor memory條目中,可以看到這二種型都有成熟技術與開發中技術,以揮發型來說DRAM (SDRAM、DDR x或GDDR)屬於成熟技術,也就是台廠目前主要生產的項目,發展中的T-RAM (T-RAM Semiconductor)、Z-RAM (Innovative Silicon結束後技術轉移給Micron Technology,也就是美光科技)和TTRAM (Renesas,瑞薩電子)。

  再看非揮發型記憶體,NVRAM中的主流Flash memory,也是台廠主要生產的項目,發展中的技術,如:CBRAM (由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開發,專利已授權轉移給Axon Technologies,英飛凌、NEC、Sony取得授權並繼續研發)、SONOS (GlobalFoundries、Cypress Semiconductor、Macronix、東芝、聯華電子、華虹微電子)、RRAM (or ReRAM,中文條目上寫許多公司投入開發,但英文條目上大概只看到Panasonic、Rambus和HP,而且HP認為所有RRAM都應該屬於憶阻器,這大概是為了打專利戰)、Racetrack memory (IBM)、NRAM (用碳奈米管紀錄位元,Nantero研發)和Millipede memory (IBM)。看了這麼多開發中技術,有發現到什麼嗎?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想說什麼了,就連最近很熱門的SSD所需的控制晶片,網友認為效率最好、也是最廣為採用SandForce也是美廠(併入LSI)。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我標題要下十年磨一劍?如果剛剛那些技術都有點進維基百科裡看,都會發現很多技術的研發時程都超過10年,以千足計畫為例,我第一次看到這技術是在2003年的科學人雜誌 (PDF版),也就是說這技術早在2003年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十幾年,到現在2012年離科學人雜誌刊登已九年,仍然未見到使用該技術大量生產的商品,但IBM依舊持續投入研究,投入超過10年的研究而且沒有為公司賺進任何錢,這把劍仍在磨當中,也許最後會失敗(被其他技術例如憶阻器搶先或生產成本過高),但如果一旦磨成功,都會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劍。在台灣,取得授權(乖乖付授權金)然後大量生產,以最快的速度回本並開始賺錢的代工思維,是不太可能允許這種研究燒公司的錢,但這也是為什麼IBM能夠連霸十幾年專利取得數最多的公司,也是最多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公司。

  類似的例子還有憶阻器,當初只是一個數學上的理論,就如Engadget文章中一個有趣的子標題:憶阻器有什麼用?該段內容的第一行:在發現的當時...沒有。蔡教授之所以提出憶阻器,只是因為在數學模型上它應該是存在的。如果用這種回答方式請台灣企業的老闆成立一個研究室讓他從事研究,我想有99.999%的機會是拒絕的,事實上,憶阻器的應用比較像是若干的巧合兜在一起,HP的Cross Latch需要一種開關裝置,然後另外一組人員在研究一種材料(TiO2)時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而這現象有點像是憶阻器,對HP來說,這些研究也都是十幾年的燒錢,可以說到最近才有要商用的計畫(已經有小量的使用在某些嵌入式裝置中),對這些廠商來說,真的都是十年磨一劍啊!

  其實不只硬體產業,軟體產業亦如此,這幾年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非常熱門,但核心作業系統iOSAndroid、 Windows (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7 & 8)和已淡出市場Palm (Web OS)Symbian,哪個作業系統不是經過數年的開發才能結果,Android從2003年開始研發,2005年被Google買下,到1.5版(杯子蛋糕)真正發行的2009年,真正主流版本(2.3薑餅)是2010年,就算不是十年磨一劍,也可以說是七年磨一劍,而且這把劍Google還在持續地磨;再看iOS,在第一代iPhone發表大會上,iOS的開發負責人很清楚地說,iOS是從Mac OS X演化出來的,Mac OS X於2001年釋出,距今已有11年,更別說核心的Darwin是再更早之前就開發,如果再看Mac OS X背後的開發故事,就會發現Apple不只開發作業系統一把劍,連底層的編譯器這把劍,也捨棄GNU,支持另一把劍:LLVM的開發,LLVM編譯出來的程式最佳化程度高,執行效率也好,這也是iPhone/iPad App成功的原因之一。我曾在過去的文章說過:大家都知道不要重新打造輪子,但如果那是足以影響獲利的關鍵技術,那你最好徹地打造自己專屬的技術。今天我要補充一句話:重新打造輪子,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心理準備,千萬別半途而廢!

  最近網路上有些文章討論著早就沒有亞洲四小龍了[1][2],南韓早就不把我們當成對手,目標瞄準日本,由於台灣算是安穩地度過亞洲金融風暴,太過安逸了,反觀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慘跌的南韓,破釜沉舟地不斷打造輪子,不斷地磨劍,從上面OLED和TFT-LCD的例子可以看出,十年過去,南韓已經有好幾把利劍,就連汽車產業,都能夠自製引擎/變速器等關鍵零組件,甚至外銷引擎/變速器給美國克萊斯勒,在軟體上,南韓在線上遊戲產業可以說是獨大,日本雖然仍以Console遊戲(PS3和XBOX 360)為主,但線上遊戲市場成長緩慢。說真的,台灣的企業需要磨幾把劍,而且是要真心去磨,就看企業是不是磨真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bi1463 的頭像
    dbi1463

    Spirit的異想世界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