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暫時不去管什麼是Otakuology(或許身為Otaku的人都知道這是什麼),在難得的放假日遇上颱風,除了緊盯著新聞報導看風災有多嚴重或電影之外,有什麼其他選擇嗎?看作業系統?拜託~殺了我吧!於是沒(?)事做的我拿起前天從學校圖書館借回來的《動漫2006 -- 日本動畫五天王》開始翻,這本書的作者便是六位Otaku(其中幾位還是擁有博士學位在大學任職的Otaku),不知道什麼是Otaku?表示之前的《電車男》一定沒有看,Otaku即是御宅族,想當然,Otakuology即是研究御宅文化的學問囉~不過我比較喜歡用研究動漫畫文化的學問!喜歡看動漫畫的人,心中肯定有自己崇拜的漫畫家或是動畫監督(導演),而這本書列出五位可以說影響日本近20年動畫電影甚大的五位導演,並透過分析,深入去了解為什麼動畫會成為日本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就好像醬油、拉麵和味增是日本不可或缺的食物),這本書根本可以說是Otakuology的產物了。
看完(近五分之四)後,我只能說:天啦~怎麼會有人看《神隱少女》時會聯想到婆媳鬥爭?看到《紅豬》會扯出宮崎駿本人早年崇尚社會主義思想、為了利潤籌拍不是自己喜歡的動畫等等,而且還能用一套理論解釋《霍爾的移動城堡》中蘇菲的年紀變化,太可怕了,這些作者的腦袋和我果然是不同的...難道他們不能用輕鬆的心情來看動畫電影嗎(其中一個作者承認:這是一種病態,且無藥可救)?這證明:我還不是Otaku...跟他們相比我差太遠了,至少在看書之前我還是無法自圓其說為什麼蘇菲的年紀變化(也不會想要去解釋),但這也沒甚麼,前陣子在美國就是有人(世界各地都有人專程到美國)為了慶祝週年慶,連續看了13小時的星際迷航記。日本動漫畫的影響範圍有多大,不只台灣、香港,連迪士尼都受到日本動漫畫的影響,但不可否認,早期的日本動畫確實是受迪士尼影響(動畫技巧是由迪士尼傳入日本),最後變成日、美兩國動畫大結合。
最後她們選出的五位導演分別是:創造鋼彈傳說(不過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機動戰士鋼彈W》和《機動戰士鋼彈Seed》並不是出自他之手)的富野由悠季,日本票房冠軍的宮崎駿,以《攻殼機甲隊》和《機器戰警》聞名的押井守,以《新世紀福音戰士》想補完全人類的庵野秀明,在前言中有說,原本是四大天王(不是綠色的):天才(痞子)庵野、鬼才(票房毒藥)押井、秀才(共匪)宮崎和怪才(老賊禿)富野,那第五位是誰呢?就是先前也有在台灣上映的《蒸氣男孩》的導演大友克洋,因為這是他首次從漫畫界改換跑道至動畫界,卻因為其2D和3D動畫特殊結合手法,讓他成為第五位天王。我原本比較納悶的是,手塚呢?這位在日本動漫畫史中絕對舉足輕重的大師,不過似乎是被歸類為『漫畫之神』了,神和天王是不同等級的。看完這本書更能了解整個日本動漫的演進史,從手塚為了節省成本而開創的『有限(貧乏)動畫』開始,到東映的世界名著系列(許多天王都是在這裡訓練出來的),到八零年代的全盛時期,以及動畫的傳承等等,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好啦~說完這麼多,除了對日本動畫史有興趣的人要看這本書之外,還有誰需要看呢?就是高喊要推廣數位內容的那些豬(宮崎駿喜歡稱自己是豬?不過我指的是那些只會吵架的政客),先前看到,要把台灣的動畫品質提升到國際水準,如果只是指畫質上的品質,那恐怕是走錯方向了,書中雖然沒有明說,但卻也舉了四種動畫的類型:成本高劇情好、成本高劇情爛、成本低劇情好以及成本低劇情爛,通常第一種幾乎都會成功(除非那劇本像畢卡索的畫超越時代),第二種可以靠宣傳達到成功的目標,第三種則可以透過所謂的貧乏動畫技巧補足(諸不見像《蠟筆小新》這類畫風的動畫依然成功,噓~我沒說《蠟筆小新》的畫風很...),當然啦~第四種要成功,只有當台下觀眾都是豬才有可能。好的動畫來自好的劇本,好的劇本需要創意,如果以為只要把錢砸下去,就會有好動畫那恐怕會像史克威爾的《太空戰士》電影版一樣,賠得差點破產。
如果未來台灣真想走數位內容(我覺得非走不可),技術人才當然是不可或缺,但創意人才呢?我們還在討論大學入學成績創新低之餘,是否也該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教育,是只要會考試就好嗎?上述幾位天王在求學時期(宮崎駿除外)都沒有很順利,有六年才畢業的,被退學的,似乎對他們未來的創作沒有任何影響,更別說一個國際知名的宮崎駿,首次拜訪迪士尼時仍然需要英文翻譯,我不是要完全否認菁英教育,而是該全盤好好思考一下未來!
說到創意,早提出的人通吃,就好像微積分,當初可以說同時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有兩個人在解決問題時都發明出相同的數學基礎,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微積分是牛頓在解決三大運動定律時提出的。回到現代,先前不久還跟欣道興沖沖地討論一個觸控盤的應用?結果前幾天在網路上發現到某篇文章,Apple趁Multi-touch在iPhone上的成功,提了許多跟觸控有關的專利,其中一項便類似我先前的想法,唉~只能希望腦中還有其他用不完的創新點子能讓我在將來使用...
(我看不懂專利條文,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Apple到底把哪些技術申請自己的專利!?)
看完(近五分之四)後,我只能說:天啦~怎麼會有人看《神隱少女》時會聯想到婆媳鬥爭?看到《紅豬》會扯出宮崎駿本人早年崇尚社會主義思想、為了利潤籌拍不是自己喜歡的動畫等等,而且還能用一套理論解釋《霍爾的移動城堡》中蘇菲的年紀變化,太可怕了,這些作者的腦袋和我果然是不同的...難道他們不能用輕鬆的心情來看動畫電影嗎(其中一個作者承認:這是一種病態,且無藥可救)?這證明:我還不是Otaku...跟他們相比我差太遠了,至少在看書之前我還是無法自圓其說為什麼蘇菲的年紀變化(也不會想要去解釋),但這也沒甚麼,前陣子在美國就是有人(世界各地都有人專程到美國)為了慶祝週年慶,連續看了13小時的星際迷航記。日本動漫畫的影響範圍有多大,不只台灣、香港,連迪士尼都受到日本動漫畫的影響,但不可否認,早期的日本動畫確實是受迪士尼影響(動畫技巧是由迪士尼傳入日本),最後變成日、美兩國動畫大結合。
最後她們選出的五位導演分別是:創造鋼彈傳說(不過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機動戰士鋼彈W》和《機動戰士鋼彈Seed》並不是出自他之手)的富野由悠季,日本票房冠軍的宮崎駿,以《攻殼機甲隊》和《機器戰警》聞名的押井守,以《新世紀福音戰士》想補完全人類的庵野秀明,在前言中有說,原本是四大天王(不是綠色的):天才(痞子)庵野、鬼才(票房毒藥)押井、秀才(共匪)宮崎和怪才(老賊禿)富野,那第五位是誰呢?就是先前也有在台灣上映的《蒸氣男孩》的導演大友克洋,因為這是他首次從漫畫界改換跑道至動畫界,卻因為其2D和3D動畫特殊結合手法,讓他成為第五位天王。我原本比較納悶的是,手塚呢?這位在日本動漫畫史中絕對舉足輕重的大師,不過似乎是被歸類為『漫畫之神』了,神和天王是不同等級的。看完這本書更能了解整個日本動漫的演進史,從手塚為了節省成本而開創的『有限(貧乏)動畫』開始,到東映的世界名著系列(許多天王都是在這裡訓練出來的),到八零年代的全盛時期,以及動畫的傳承等等,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好啦~說完這麼多,除了對日本動畫史有興趣的人要看這本書之外,還有誰需要看呢?就是高喊要推廣數位內容的那些豬(宮崎駿喜歡稱自己是豬?不過我指的是那些只會吵架的政客),先前看到,要把台灣的動畫品質提升到國際水準,如果只是指畫質上的品質,那恐怕是走錯方向了,書中雖然沒有明說,但卻也舉了四種動畫的類型:成本高劇情好、成本高劇情爛、成本低劇情好以及成本低劇情爛,通常第一種幾乎都會成功(除非那劇本像畢卡索的畫超越時代),第二種可以靠宣傳達到成功的目標,第三種則可以透過所謂的貧乏動畫技巧補足(諸不見像《蠟筆小新》這類畫風的動畫依然成功,噓~我沒說《蠟筆小新》的畫風很...),當然啦~第四種要成功,只有當台下觀眾都是豬才有可能。好的動畫來自好的劇本,好的劇本需要創意,如果以為只要把錢砸下去,就會有好動畫那恐怕會像史克威爾的《太空戰士》電影版一樣,賠得差點破產。
如果未來台灣真想走數位內容(我覺得非走不可),技術人才當然是不可或缺,但創意人才呢?我們還在討論大學入學成績創新低之餘,是否也該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教育,是只要會考試就好嗎?上述幾位天王在求學時期(宮崎駿除外)都沒有很順利,有六年才畢業的,被退學的,似乎對他們未來的創作沒有任何影響,更別說一個國際知名的宮崎駿,首次拜訪迪士尼時仍然需要英文翻譯,我不是要完全否認菁英教育,而是該全盤好好思考一下未來!
說到創意,早提出的人通吃,就好像微積分,當初可以說同時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有兩個人在解決問題時都發明出相同的數學基礎,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微積分是牛頓在解決三大運動定律時提出的。回到現代,先前不久還跟欣道興沖沖地討論一個觸控盤的應用?結果前幾天在網路上發現到某篇文章,Apple趁Multi-touch在iPhone上的成功,提了許多跟觸控有關的專利,其中一項便類似我先前的想法,唉~只能希望腦中還有其他用不完的創新點子能讓我在將來使用...
(我看不懂專利條文,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Apple到底把哪些技術申請自己的專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