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這篇文章,主要看書看煩了,在休息時間實意外看到Engadget癮科技裡的一篇文章《Sony認為Eee PC對於電腦產業有負面的影響》,這文章的重點是Sony VAIO的負責人認為,Eee PC的出現,會讓消費者有錯誤的期待:300美元的NB,對電腦產業有負面的影響。恰巧,在該文章的意見回覆中,也是一面倒地認為Sony把VAIO價位定得太高了,酸葡萄心理,但真的是這樣嗎?OK我也覺得VAIO的價位在台灣是貴了點(沒考慮台日物價指數不同,單純只是台日幣換算),只有少數幾位的回覆中指出真正的重點:市場定位不同,其實是無法相互比較的。

  Eee PC在我眼中根本只能算是玩具,就規格來看,我找不到任何一點會讓我願意掏出300-400美元買下手的理由,充其量能當個沒有觸控螢幕的UMD(Ultra Mobile Device),經友人(就是騎車跑去買HD-DVD的那位)的測試(8GB版),用Spkype(Linux版)視訊聊天會lag,電池續航力要讓它擔任UMD又似乎太困難了點,就算是用網頁收發email,7吋的螢幕實在讓我不敢恭維,想玩個遊戲,還得去找Linux版的小遊戲(別想玩大遊戲了),而且最好會用Linux安裝(Linux可以像執行install或setup那樣簡單安裝的軟體不多)軟體,除非是8G的SDD,不然想裝Windows XP也不太可能,Anyway從目前的銷售量證明確實有它的市場定位,只是我不是那個定位的消費者。不過在二手市場也同樣看到不少用不到三個月急欲脫手的賣家,隔壁研究室正好就有一個。

  一個產品的售價牽扯到很多成本考量,原物料、生產、行銷、品牌形象建立等等,每次看到類似的文章,常常會有矛盾的心態出現,身為消費者的心態和有可能成為的工程師心態,以消費者的心態當然會希望產品價格越低越好,若800元(台幣)能買到一雙喬登最新一代的球鞋,那該有多好,因為以原物料成本來說,那雙鞋絕對沒有三、四千元的身價(奇怪怎麼沒人去酸Nike把售價訂的太高了),那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詭異的身價,而且還一堆人趨之若鶩,說穿了,賣的是名人+名牌的光環,Sony的VAIO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模式。換個角度想,ASUS的工程師應該會希望產品售價調高一點,公司利潤就會多一點,如此一來便會反映薪水和股票上,這也是之前政府喊了許久的產業升級。

  不過,最近全球都進入停滯型通貨膨脹,物價越來越高,薪水卻沒有增加,反倒讓人買東西越來越『精打細算(比較好聽的說法)』,低價的東西慢慢受歡迎,但我卻很擔心,我還沒進入業界,不是非常清楚,但以一台NB的成本,300-400美元的售價,利潤到底是多少?假設10%(我懷疑有嗎?)的利潤好了,那成本就是270-360美元左右,這包含了研發、生產和行銷等等,真正能用在原物料的成本有多少?我沒有惡意批評ASUS的意思,只是我最近聽到抱怨ASUS產品的人越來越多,多到讓我覺得不敢置信,連自己研究室都遇上了,去年系上買進新NB有兩台配到我們研究室,全新機器就遇上問題,甚至還有一些怪裡怪氣的問題,像是光碟機吵死人、還原光碟不能用,不知道ASUS的客服人員和高層聽到了嗎?還是說低價意味著消費者得承擔比較高的送修率呢?Sony的VAIO我沒買過,我也不清楚它的高售價是不是就有比較低的送修率,我只是覺得,一昧地壓地售價壓低成本,製造出很多常常故障的東西(大陸黑心產品?),這樣環保嗎?或是用低價鼓勵大家換手機,這樣環保嗎?

  我之所以喜歡Sony或Apple的產品,是因為它們的創新,時尚感的外型(抱歉,ASUS的設計我實在看不懂)和規格,會讓我一直沒有買下去的原因,毫無疑問就是售價,這永遠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品牌、品質和售價的關係是什麼?不只是推出Eee PC的ASUS要想,所有台灣的廠商都需要想想這問題,找出一個適合自己公司的答案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