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凡那比颱風,瞬間雨量更勝去年的莫拉克颱風,造成南部許多縣市淹水,但媒體的態度卻大大不同,拿去年媒體批判的標準,今年應該不少政治人物也被罵得很慘才對,對於媒體的喜好厭惡,我實在不解,這待會再談,先談談標題『看不到的東西,更貴更重要』,會突然有想寫這個,是因為中秋節一早醒來看到報紙,某位市長說:『治水責任八成在中央』,我基本上認同治水應該由中央統籌治理,因為台灣的河川大多通過一個縣市以上,或是做為縣市的地界,讓地方治理會有分散及不同步的問題,但是,地方不能總是有錢的時候搶著拿,拿了錢卻沒把事情做好吧!然後換了版面又看到:『城市美學敵不過洪水猛獸』,打開Yahoo新聞又看到『高雄水患 看不到的下水道工程讓「城市美學」破功?』,先前八年八百億治水預算在立院吵吵鬧鬧下,杯葛了好幾次,最後又突然一口氣增加到一千多億後通過,這麼多年下來,拿錢的地方政府到底做了什麼?真正的治水建設可能沒有,但維護和改善既有排水系統應該不難吧?

  這標題不是我自己發明的,是我在廣州期間,晚上11點多無聊看到一個鳳凰電視的談話性節目,因為之前深圳也因為瞬間大雨到處淹水,讓許多人懷疑為什麼一個才改革開放30年的新都市會淹水?節目中的主播訪問一位『都市規劃師(好像是一種有國家認證的頭銜)』,參與許多對岸新興都市或都市更新的規劃,標題是那位都市規劃師說的,他說道:『過去都市是先經由好幾位規劃師通盤規劃後,報請中央通過後再開始建設,但是這樣緩不濟急,特別是像深圳這種身負國家改革開放重責大任的特區(好拗口),於是就改成先建設再通報,若沒遇到天災都沒問題,一遇上就大淹水了,建設應該是先地下後地上』主播說:『先地下再地上,這不是很基本的道理嗎?』規劃師接著說:『但地下的沒人看到啊!我跟妳說個故事,之前陝西省(如果我沒記錯)年年缺水,於是陝西省就去找為什麼年年都缺水?找啊找,結果發現某處大自來水管線有漏水,年年浪費掉超過30%的水,於是向中央申請預算要把漏水補起來,後來工程做完了,陝西省也不缺水了,地方百姓很高興,中央主管見機不可失,說要去視察(按:政治人物都愛作秀),結果到當地一看問陝西省的官員:建設在哪裡?陝西省官員說:都在地下,那位中央的官員說:在地下有啥用,又不能上新聞。然後就拍拍屁股走了,留下滿臉尷尬的地方官員』廣告後主播說:『當初可能因為沒錢,所以先發展經濟,等有錢了再把錢拿來做這些基礎建設』規劃師搖搖頭說:『這樣更貴,原本在地下的東西,施工就已經很難了,等到上面大樓都蓋好了,路面交通建設都做好了,才要去做地下的基礎建設,那要花多少錢?好幾十倍都不止,賺來的錢都不夠,所以就不做,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這是一個小時的節目,也是少數我在廣州全部看完的節目(另外一個節目是海賊王XD),那位規劃師不只談到看不到的東西,也談到規劃師是一個很崇高也很利益的職務,規劃的不好,一個都市可能過個幾年就無法再發展,要開一條道路,一筆畫下去,可能是數千戶人家的房子被拆掉,更不用說,任何建設背後有多少利益,有多少人想要這利益,所以,在地圖上畫任何東西,都要很小心謹慎。

  我並沒有要為誰站台,也沒有要批評誰(剛剛提到的市長只是一個例子,不是針對她),我也認為沒有哪位候選人是完美的,甚至也有人說不管藍綠都一樣爛,只是選舉將近,全台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選民要在年底投下神聖的一票,除了不投票或投廢票以外,也許可以多觀察一些平常沒注意到的或看不到的建設,選一個稍微好一點的人。

  至於媒體提供的資訊,參考一下就好,記者是人,只要是人所寫出來的東西都帶有主觀的想法,特別是媒體的喜好厭惡會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時,別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這又讓我想起回台後看到的一個節目,節目中邀請三位大陸來的交換學生,有2位念的是新聞媒體,其中一位提到(我把一些敏感的姓名修飾掉了):『台灣媒體和大陸媒體最大的差別應該是比例,幾例來說,當政府做10件事,其中有9件是好的,1件是壞的,在台灣,只會在媒體上看到那一件壞的,而且還可能被誇大,但在大陸就不會這樣,站在監督政府的立場,這也許是好的,但這是我看到的最大不同』主持人笑著說:『在大陸應該是只看到9件好的,看不到壞的吧!』那位大陸學生哈哈大笑地說:『也許~』。我想說的是,當作出任何決定時,需要足夠的資訊,媒體提供的資訊是否足夠?好吧!這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只要看到一點小跡象就能做決定,有人要看到夠多的東西才能做決定,我是後者,因此,除了媒體的資訊,我還是試著去找一些我想要的資訊,至少,我不會只憑一件壞事就做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bi14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